加大!长按复制 836712157 打开支付宝搜索领取 .100%成功!近日上海连日来降雨降温体感又湿又冷非常难受一些疾病也开始高发近期沪上以下几种疾病有上升趋势鼻病毒、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中疾控最新一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期南方地区监测到的主要呼吸道病原中,鼻病毒阳性检出率排第一位,呈高位波动,而流感病毒有明显上升趋势。“睡觉前咳嗽,睡觉时有点鼻塞的症状。”“咳得比较厉害,还有流鼻涕。”“长时间流鼻涕,咳嗽。”记者前天(12月11日)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看到,内科诊区有不少感冒发热的孩子。家长反映的症状都很类似。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检验科专家介绍,今年9月开学后,鼻病毒的检出率就有所抬头,本周鼻病毒阳性检出率达到15%,是9月初的三倍左右。不少家长对鼻病毒或许会感到陌生。相比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鼻病毒更像个“小透明”。专家介绍,其实鼻病毒对门诊医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它一直都是导致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只是以往检测得少,所以公众知晓率较低。鼻病毒的主要症状是打喷嚏、流鼻涕,伴有咽疼和发热,大多不严重,为自限性疾病,家长们无需焦虑。但专家提醒,鼻病毒是哮喘儿童的大敌,会加重哮喘的急性发作,如伴有严重咳嗽、喘息等就要积极就医。此外,近期还要提防流感病毒传播。前期先入冬的北方已经迎来了流感高发期,最近随着冷空气南下,南方甲流上升趋势明显。从上周开始甲流的阳性率是有明显上升的,估计是在30%~40%的样子,目前还是甲流比较多一点,乙流一般可能是在甲流之后才会检测出现阳性。专家推荐,接种流感疫苗仍然是最佳预防办法。最近流行的鼻病毒是什么?鼻病毒(Rhinovirus)这个名字,源于它特别适应在鼻腔中生存,它是一种小RNA病毒,目前已鉴定超过160种,是已知人类病毒中血清型最多的病毒,这也意味着它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频繁感染人体,难以彻底免疫。鼻病毒感染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感冒”,每年有1/3-1/2的成人感冒病例由鼻病毒引起。成人平均每年感冒2-3次,儿童8-12次。儿童是鼻病毒的主要宿主 。鼻病毒导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情况非常普遍,根据国内文献报告,在2008-2010年粤东地区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鼻病毒的检出阳性率达到9.3% ,2013年一年苏州地区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病毒检出阳性率也有11%。鼻病毒感染有什么症状?鼻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咳嗽、头痛、轻度发热。不同人群可能症状或轻或重,也可以表现为无症状。一项关于评估鼻病毒在家庭中传播情况的研究显示,年幼儿童的感染大多有症状,而年龄较大儿童和成人的感染约半数无症状。成人常见症状包括:流鼻涕、鼻塞、咳嗽和/或咽痛或咽痒,一般不伴发热。多数症状通常在5-7日内缓解。儿童儿童比成人更常见咳嗽、流鼻涕和鼻塞,并且最初可能表现为发热,部分儿童可能发热持续时间偏长。研究表明,70%的儿童在第10日仍有临床表现,而成人只有约20%可能在10天左右依然有症状。儿童患者感染鼻病毒后症状持续时间也交成人更长。根据文献报道,感染鼻病毒后2周仍有18%的儿童存在咳嗽症状。所以当家里的孩子感冒了可能症状是没有那么快好转的,很多时候需要耐心地等一等。除了感冒,鼻病毒还可能和什么有关?鼻病毒除了引起感冒,也可能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比如急性支气管炎中最常见的病毒病原体之一就是鼻病毒。鼻病毒目前还被认为是可能导致哮喘患者症状加重的原因之一,甚至引起哮喘急性发作,进而导致肺功能下降。鼻病毒怎样预防?目前尚无疫苗或特效药可以预防或治疗鼻病毒感染。加强个人防护是预防鼻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勤洗手,注意个人手卫生,在接触公共物品后不要用手触碰眼、鼻、口等部位;● 人群密集场所科学佩戴口罩;● 居室多开窗通风,对常接触的门把手、电灯开关、桌面等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均衡膳食,注意补水,维持一定的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合理锻炼,适当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冬季寒冷易“冻心”近期有年轻患者仅38岁气温骤降,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不要以为心梗只发生于老年患者,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了解到,最近一周,医院心血管内科就收治了十多名急性心梗患者,其中最年轻的只有38岁。沈先生:“主要是稍微剧烈走两步,就感觉气喘得不行,呼吸不过来,然后休息五六分钟就没事了。一开始是以为空调开得太足了热的,然后去外面一吹冷风就开始冒大汗了,当时就觉得不对劲,直接打了个车来医院。”医生介绍,自气温下降以来,像沈先生这样的心梗患者明显增多。寒冷刺激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再加上秋冬季节,气温偏低,为了御寒,不少人可能会摄入一些油脂更重的食物,这也加重了心脏负担。不少网友表示自己近期也有不适天气寒冷,注意防寒保暖!近期天气变化大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添加族叔微信好友获取最新城市动态平时遇见的各种新鲜事儿、突发事儿、烦恼事儿也欢迎大家第一时间告诉我们~“天津族”整理自浙江城市之声、新闻坊、怡禾科普、杭州日报、看看新闻、新闻透视、新民晚报、健康广东、中国疾控中心、网友评论、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